“石言志”——李岚清同志谈他的篆刻艺术追求

  • 发布时间: 2012-5-8 17:05:36
分享到:
问:您在篆刻艺术上的主要追求是什么?您刻的“石言志”印章的内涵应该怎么去理解?

  答:我在篆刻艺术上的主要追求,与我学习篆刻的目的是一致的。首先,我认为篆刻不仅是艺术,更是我国的一种独特文化。对我来说,我更把它看作是一种文化。再说我晚年习篆治印,对篆刻艺术和技法本身也不可能有不切实际的奢求。所以,我只是把篆刻作为表达我的志趣、理念、情感的另一种载体和有趣的方式,不仅通过字义来表达,也尽可能通过字形来表达。我国文字的形态,也为这种表达提供了一定的可能。篆刻不仅可用小篆,有时也可用甲骨文、大篆(包括石鼓文、金文),甚至隶、草、楷、行书也可以入印,选择的余地较大。这种观点也许不符合传统篆刻艺术的要求,但作为“另类”篆刻,不知可否得到容忍?也正因为如此,我除了刻过几方自用印章外,一般不刻名章,因为我觉得名章不符合我习篆治印的出发点。我虽也刻过少数名章,但除了自用印以外,其他名章都是有特定意义的,即表达我的志趣、理念、情感。我刻“石言志”,也是想表达这样一种思想,即篆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,具有特殊的文化功能,我不仅用它来健脑,也通过它来言情、言事、言志。

  问:您的篆刻主要师从哪个派别或哪种风格?

  答:我在研读印谱时,看到各家、各派师徒相传,继承发展,各有特点和风格,百花齐放,美不胜收。我要是少年时代立志搞篆刻,好好从师学习,也必然专攻一派。可惜我过去并没有立志搞篆刻,现在也不大可能专攻哪一派。所以,我的篆刻可以说是不受哪家哪派的拘束,尽量借鉴各家的长处为我所用,谈不上有什么风格。我只是觉得什么有意思就刻什么,怎么好看就怎么刻,想怎么刻就怎么刻,所以就刻了一堆“杂七杂八”的东西。我自己戏称我的篆刻是“另类篆刻”。需要说明的是,一些看过我的篆刻作品的朋友、篆刻爱好者,甚至篆刻家,对我的作品给予肯定和好评,我以为这是他们对我的鼓励,是对我学习篆刻的态度和一些有关篆刻的理解的认同。我国的篆刻艺术,和书法、绘画艺术一样,历史悠久,博大精深,奥妙无穷。而我只是一个篆刻的业余爱好者,学习篆刻的时间也仅仅三年多,实在不敢承受他们的赞誉。

  问:我们发现,您的篆刻活动与传统的篆刻有很大的不同。在您交给我们编辑出版的作品中,除了印稿外,还有很多相关的东西,如题记、文章、故事、绘画、图片、乐谱、诗词甚至幽默的故事,等等。我们认为,这里面蕴含着您对篆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。您能进一步谈谈您的想法吗?

  答:我学篆刻主要是为了健脑,同时也是寻找另一种表达我的志趣、理念、情感的文化载体。因此,首先,在我刻的印的背后,往往都有一个动机、一种理念,有一首诗,有一幅画,有一首歌,有一段故事,甚至有一个幽默的故事。过去,印从实用的凭证转向书画的点缀和配角,即所谓“闲章”,等等,都是充当“绿叶”角色,继而成为独立的印学艺术,而我又试图把篆刻的地位再提高一点,让它当一次主角,当当“红花”,让其他文化艺术来给它当一次配角,当“绿叶”。其次,试图刻一点别人不常刻的东西。例如,出版社的同志希望我刻一组肖形印,我在印谱上看到的肖形印,大都是传统形态,我就尝试将卡通画入印,并尽量使它们“长”得可爱一点,不知是否算有一点新意。再次,在不违背字形“变而不脱”的基础上,尽可能用字形的变化来反映我的创作动机。例如,我为莫扎特刻印时,就是想把乐谱、谱架、音符、琴键都在字形中表现出来。总之,我在篆刻的追求上,主要是“有趣”、“好玩”。我觉得篆刻作为一种传统艺术要普及,特别是在青年中普及,一定要使他们觉得好玩,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,千万不能让他们觉得博大精深、玄奥无比、望而生畏。在普及的基础上,将来必然会出现一大批篆刻家,这对我国的篆刻艺术的繁荣发展有好处。

  问:您71岁学篆刻,三年多时间就刻了两百多方印,达到了相当的水平,并且有很独到的追求和理解,让我们也觉得篆刻并不是让人望而生畏的,而是确实“有趣”、“好玩”。我们相信,很多人会被您引入篆刻艺术的世界,成为篆刻爱好者。可否请您谈谈您在学习篆刻上的体验呢?

  答:我个人习篆治印的一点浅得,只是个人的体验,是一孔之见。我想对其他人,特别是青年学子未必能实用。经过专家们的指教,我将心得归纳为十条,请大家指正。

  第一,在师法秦汉印的基础上,要再多研究、临刻清代印谱。因为在篆刻艺术方面,清代有重大的发展和突破。

  第二,多读印谱,选用规范字,自布章法,进行再创作,使之融于一体,形成自己的作品。过去,我躺在床上入睡前,总是要看一段时间书,现在则改为看印谱了。

  第三,在注意工整精致的同时,要在生动灵活、古朴创新上下工夫。

  第四,要研究篆书等古文字,以求治印时用字能够做到“变而不脱”。

  第五,边栏应与篆法、章法同时布局设计,粗细要与字的粗细相协调。

  第六,刀法上要注意“笔情刀趣”,或光或糙,或光糙兼施。当然,有的细朱文印章,线条十分平滑。要因印而异,以达到美的效果。

  第七,敲破印章的边栏时,字形为竖笔者,边旁可敲;字形为横笔者,要酌情处理,避免“漏气”。敲的位置不要齐腰,一般以斜角对称为宜。不过,我不轻易破边栏。清代篆刻家黄牧甫曾说过,印的边栏本来应是完整的,只是用久了以后才可能有破损,因此不必刻意去敲破它。我认为他说得有道理。

  第八,治印要特别重视在设计印稿上下工夫。一般来说,刻印应先设计印稿,印稿设计完成后,拓在印石上再刻,这样可事半功倍。当然,设计好的印稿,刻印时可以修改。

  第九,印章的用字要力求统一。因甲骨文、钟鼎文(金文)、石鼓文等字数较少,不足者可用小篆代之,但字形要力求统一。为了使篆刻更有趣,将来是否各种字体混用,仍值得探索。

  第十,治印要尽量刻边款,以志篆刻的目的、想法、作者和时间等。但我的边款一般只刻我的名字和刻印的时间。

  问:最后想问您,我们想把您的篆刻作品编辑成一本与传统印谱有所不同的书,您为什么欣然接受?您是出于怎样的考虑?

  答:我的目的是想引起一般知识分子(包括大学生)对篆刻艺术的兴趣,让读者能形象直观地了解篆刻艺术,主要是为了普及中国传统文化。特别是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时代,很多人用敲键盘代替写字,就更需要大力提倡书法、国画和篆刻等我国传统文化艺术,否则,我真担心,有朝一日,我国青年人连字也不会写了。我认为篆刻艺术是比书法艺术更特殊的艺术门类。篆刻艺术教育也应该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。当然,学习篆刻有一定难度,要对中国的文字学有所了解,要在方寸之间做文章。但是,我们不要因此望而生畏,认为篆刻艺术是高不可攀的。我在前面说了,我学习篆刻的目的在于“健脑”,同时我把篆刻当作表达我的志趣、理念、情感的一种手段;我不仅通过字义来表达,而且通过字形来表达,所以我治印重在意趣而不在篆法、刀法和章法。

  我在高校与青年学子们就“音乐艺术人生”这一题目进行交流时,向同学们介绍了我的篆刻爱好,引起了他们的兴趣,有的同学还从此开始学习篆刻。我同意编辑出版这本书,一个重要原因是希望引起他们对篆刻艺术更大的兴趣。

相关文章:

人物画基础学习 国画基础班 山水画高级研修班 传统山水研修班 人物高研班
张旭书法学习 行书结构班学习 楷书结构班学习 书法创作精英班 怀素学习
王铎学习 国画职业教育 书法大专 王羲之学习 书法高研
隶书学习 书法职业教育 魏碑学习 行书单科 楷书单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