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章的起源

  • 发布时间: 2012-5-13
分享到:
中国印章,渊远流长,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,在博大精深的中华艺苑里绵延不断的散发出独特的芬芳,吸引着人们进入这方寸世界。她以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和丰富深邃的文化内涵,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,闪耀着华夏民族的智慧光辉。

印章的产生源于制陶,中国陶器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早期,距今有八千多年历史,而最原始的制陶即模制法,就是在模子里置竹篮条或绳子,接着用泥涂在模子里,待半干后取出,陶坯的表面就留下清晰的篮或绳的印纹。受如此印纹的启示,先民们后来直接在陶拍上刻纹饰。陶拍原先是以拍打方式弥合泥坯裂缝的简单工具,其上雕纹饰之后,就成为我国装饰图案和印章艺术的渊源。

刻印是一种书法和雕刻相结合的传统艺术,因为采用的文字都是篆书,所以也称为篆刻。它的起源应该是社会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手工业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以后。

秦代以前,无论官吏的印章和民间私人的印章的一概成为“玺”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规定“玺”的称呼为天子专用,官吏和百姓只能称“印”。汉代除了皇帝外,诸侯王等的印章也称“玺”,但在官印和私印中也出现了“章”“印章”“印信”等名称。唐代至清代,历代皇帝沿用“玺”的名称不变,诸侯王有称“宝”的,在官印和私印里又产生了“记”“朱记”“关防”“图章”等名称,直到今天,人们对“印章”的称呼还有各自不同的习惯。

印章的起源,历来有两种说法。因为历史渊远,各说各有理,难以确断。有一种说法认为:印章的起源是由于政治上的凭信作用。西周时,天子与诸侯是以氏族血统为纽带的宗法关系,各国下设的官吏亦如此,所以不须政治上的表征信物。东周以后,社会关系变化,宗法关系逐渐解体,旧贵族逐渐没落,新贵族逐渐兴起。新贵族并非因为与国君的血统关系而是以功绩得官。而且,春秋后的官职不像西周可以世袭,而是可以随时升黜的。因此,就以印章来作为凭信。当时,军事上用虎符(小虎形器物,中分为二,上镌铭文,以吻合为信),政治上用玺印作为信物。以后,才逐步地从政治上转移到经济上,从官场转移到民间。

另一种说法:印章应该是先用于经济上,以后才转移到政治上来。《周礼》是有关西周社会情况的文献。《周礼》上曾经三次讲到玺和节。玺,又称古玺,是有关印章的众多名称中最早的一个。节,在古文篆作是竹节的象形。据说,古代约事,有时双方以一段竹节中剖分执以为凭信。所以,节也是印章的名称之一。《周礼》地官,司市条下有"凡通货贿,以玺节出入之";掌节条下有"货贿用玺节";秋官,职金条下有"辨其物之美恶与其数量,楬而玺之。"《周礼》有关玺印的三条均与货物有关,可知主要用于经济上。又据刘熙《释名》:"玺,徙也,封物使可转徙而不可发也。"从今日见到的许多封泥,可知先用于经济上是比较合理的。

当然,有关玺印最早发现的时代问题以及政治、经济孰为早晚问题,目前学术界意见还不一致,这在古文化研究上是经常出现的现象,不足为奇。随着研究工作的纵深发展,尤其是地下文物的发现,这些问题终有明朗化的一天

印章作为信物的特性,古今基本未变,但唐宋以后不断出现的闲章,可以说明印章有逐步向艺术欣赏转化的趋势。

在著名文人中,首先对篆刻艺术大加倡导的,是宋末元初的赵孟兆页(1254—1322),同时他也是最先采用青田灯光冻石刻印的名家。明清时代印人群起,追逼秦汉。在几代印人的共同努力下,印章的审美价值越来越突出,从清代起,印章已经上升成为与书画并列的独立艺术品。

人物画基础学习 国画基础班 山水画高级研修班 传统山水研修班 人物高研班
张旭书法学习 行书结构班学习 楷书结构班学习 书法创作精英班 怀素学习
王铎学习 国画职业教育 书法大专 王羲之学习 书法高研
隶书学习 书法职业教育 魏碑学习 行书单科 楷书单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