画家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总需要逢遇一个契机,通过一个接近顿悟的方式获得认识与表现上的飞跃。

  • 发布时间: 2017/12/18 13:22:37
分享到:


在美术史上,一个大画家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总需要逢遇一个契机,通过一个接近顿悟的方式获得认识与表现上的飞跃。

对于中国画大家傅抱石来说,这个飞跃无疑来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入蜀生活的八年时光。

傅抱石在《壬午重庆画展自序》中所说:

画山水的在四川若没有感动,实在辜负了四川的山水。



国画:“抱石皴”傅抱石皴法技法解析



傅抱石 巴山蜀水 1943年作


山水画写生之写形法1

不过,为何是蜀地山水,而不是别处?原因有二:

一是川地雨水繁茂,烟雾缭绕,而对流动的、湿润的氛围的表现本是传统山水画的弱项;

二是四川植被繁茂,气象森郁,以传统表现岩石纹理的点线皴擦总是不能很好地体现。

这些条件、因素难道不是不利于传统山水画的作画么?

为了证实这种怀疑同时实践解决之道,他作了一幅《初夏之雾》:



傅抱石 初夏之雾 1942年作



《潇潇暮雨》



山水画讲座:山水画构图:反c形构图




傅抱石 不辨泉声抑雨声轴
设色 纸本纵81.8厘米 横49.6厘米 1962年


傅抱石 天池飞瀑轴
设色 纸本纵105.6厘米 横60厘米 1961年


傅抱石《月落乌啼霜满天》



傅抱石《春风杨柳万千条》



傅抱石《初春》(1957)